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4-25 19:25 |
---|
签到天数: 562 天 [LV.9]以坛为家II
|
在创业之路上,假如你有一个清单,列出了所有你不应该做的事情,那么只需要把这个清单取反,你就得到了一张成功的处方。而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清单会更有价值。察觉你正在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会比一直记着你应该做的事情要容易得多。
有“创业之父”之称的格拉汉姆经常会说些类似这样的话来鼓励台下那群信任自己的年轻人:“创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但是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同样会让人感到郁闷。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没完没了的麻烦,但不会如同在一家公司上班那样,感觉到生命和理想正在离你远去。”
但是创业本身不容易,要想创业成功就更不容易。很多创业者会问这样的问题:“哪些错误会导致创业失败?”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它等于是在问:一个初创公司如何才能成功?如果你避免所有导致失败的错误,那么你自然就会成功。
这个问题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意义是积极的。假如你有一个清单,列出了所有你不应该做的事情,那么只需要把这个清单取反,你就得到了一张成功的处方。而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清单会更有价值。察觉你正在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会比一直记着你应该做的事情要容易得多。
创业已然如火如荼
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最热衷的事情。高管创业、海归创业、媒体人创业,但凡有些人脉资源、一技之长的行业精英,无不把创业当作自己人生的下一个“大事件”。这种转型不仅是对梦想的期待,也是对自己过往履历的一种满怀骄傲的“盖棺定论”。
中国现在创业浪潮有多热,我们从一个侧面就可以感受得到。比如,此前浙江曾首创了小企业创业基地,而目前遍布全省各市县的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入驻企业已达7760家,就业人数49万人,销售总额达526亿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正进入到创业这一领域中。
道理说大了是因为改革开放那么多年市场经济环境逐渐成熟,给这一代人们多于以往前辈无数倍的机会;说小了,是因为如果你不去创业就只有打工了,拿个一辈子基本变化不大、并且不多的工资,还说不定哪天就会下岗待业。况且,在这个机会和风险并存的社会中,打工也不能保证永远稳定,加之工薪收入难以应付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熏陶下长大的青年们,都希望乘着年轻闯荡天下,创下一番基业。
然而,相较于如火如荼的创业激情,关于创业成功率的现实统计却十分残酷冰冷。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创业企业每100家企业中只有20~30家可以熬过1年,而熬过3年的企业只占其中的30%;至于如今流行的大学生创业,其失败率更是高达99%。
失败经验更易规避
人人都爱看成功者的故事看他是如何克服重重阻碍,最终走向成功,创下丰功伟业,以及拥有巨大财富。多少年来,人们始终坚持跟着成功人士的步伐一路取经,越多越好,绝不放弃;哪怕尽管看来看去都是重复再重复的成功之路和赢家经验,不管多眼熟也同样乐此不疲。然而,只关注成功者并非正确的取经之道,而今这种观念早已肆意蔓延,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来自于Smart Bear软件公司的Jason Cohen的一段话一针见血地向我们道出了这一问题:“只向成功者取经会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单凭数据得出结论,的确非常轻松、简单,而且似乎也很合乎逻辑,而事实上,这种思维方式却在无形中产生了各种谬误和错误认识。”
Y-Combinator创始人、著名天使投资人Paul Graham投资了80多家创业公司,堪称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教父级人物,他经常被人问到“哪些错误会导致创业失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Paul Graham尝试开出了一张创业失败的不完全清单,希望帮助创业者察觉到自己正在做不应该做的事情,虽然成功不可以复制,失败却可以尽量避免。
在周鸿祎看来,成功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创业更是要学会“用别人的钱交学费”,成功是避开一个一个陷阱,避开一个一个暗礁,少犯错误,或不犯致命的错误。
创业者众,成功者寥,其实道理很简单,天下万事万物、各行各业皆有其自身规律,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而已。罗马城并非一天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成功者的故事,其实他们都是从不断的失败中成长起来的。
用别人的钱去交学费
成功者成功的方法千千万万,你永远也学不完,但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却可以进行归纳。
首先,很多创业者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他们仅凭自己的喜好和满腔热情的想象就匆匆上路了。这并不是意味着有激情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什么不好,只是将这些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有周全的方案。在创业之前,创业者看到的往往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一旦在创业中遭遇挫折,便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
其次,不少创业者对于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现在的消费者和投资人看重的是创业项目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点子就能让人家主动掏腰包。
再次,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创业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领域,钱都是内行人赚的。也就是说,想创业成功就得找到这一领域的内行或尽快让自己成为内行。创业初期,找内行可能会增加创业成本,让自己成为内行就得先学习。解决的方案,最简单的方法是先选定自己要做的行业,然后在相同的行业里学习别人怎么赚到钱的方法和流程,这个非常重要。
“用别人的钱交学费”,为此,我们特意总结出创业中非常容易犯下的十个错误。今天我们撰写这组文章的目的,其实就是一个特别的提醒,选取的都是创业过程中会导致失败的元素,如果加以认真对待,仔细规避,你的创业征程势必会减少弯路,离成功更近几步。
失败不可怕,努力追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规避失败,但是如果因此而使创业之途畏首畏尾,踌躇不前,并不是我们愿意看见的。失败并不可怕,即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也几乎无一例外要经历不可承受的创业磨难。创业失败不是最后一刻发生的,失败的定时炸弹在每个创业项目中都时刻存在。
在一项针对创业者的调查中,58%的人有过失败的经验。失败者早就想到过可能失败,有29%的人想到过即使失败也值得去搏一搏,换言之,仅仅只有14%的失败者没料到自己竟然会失败。71%的人相信自己还会再一次去创业,更有78%人发誓不在同一地方再摔倒,失败不会成为他们心中的阴影,原因很简单,57%的人认为不论怎样,只要不放弃,就不会有真正的失败!
在创业的道路上,失败、挫折和磨练是实现理想的垫脚石,更是加速成长的催化剂。所以,找准方向,仔细规划,努力实践,用心去飞!
创业十诫之一
过早迈出创业第一步
所有准备开始创业的人都会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何时迈出第一步?这个命题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是否真正做好了准备,却往往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
想干就干的激情创业
赵琳原来的工作是保险经纪,“工作不稳定,收入波动大,总感觉身不由己”。2002年底,赵琳决定从原公司离职。
“玩了两个月,从2003年年初有开店的想法到盘下一家小店,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想想,确实是对困难估计不足。”赵琳盘下的店面位于隆福寺街,那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服装小店聚集的街面,因为著名,所以铺面的租金也贵。虽然当时她接手的小店仅有12平方米,但是一个月的租金也要16500元。
租下这个店后,赵琳开始着手装修。由于她对装修要求很高,这个12平方米的空间,装修连内到外一共花去了15000元。
盲目的货源选择
相比之下,赵琳对于货源的准备甚至比店铺还要仓促。听别人说广州的货好,于是赵琳在装修店铺的同时,就坐上火车奔赴广州了,后来她又得知货源其实是在深圳。于是紧接着,赵琳前往深圳,并且找到了货源集散的市场,至此赵琳终于找到了进货的渠道。“不过因为时间紧急,我只有一天的时间进货,结果匆忙之下拿的货不太符合市场行情,这一点是我回到北京,小店正式开业以后才发现的。”赵琳这一次进货花去了将近3万元。“但因为进货成本实在高,这点钱其实根本没购进多少衣服,再加上服装风格也不是很适合当时的市场,2003年3月底小店开业后生意不太好。当时我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经验,所以也没有特别着急。”赵琳认为很快就会扭转局面。
遭遇“非典”打击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赵琳计划的那样进行。“2003年4月,"非典"来了,街上人都没有。”赵琳很无奈,因为对风险估计不足,流动资金准备不充分,当时的她已经有些捉襟见肘。迫于无奈,赵琳之后把存货全部赔本甩卖,希望用回笼的资金调整货源。
但是由于房租太贵,又请了一位店员,每月的费用实在太高。刨除服装的成本、店面的租金、经营的费用之后还是挣不到钱。之后和房东几次商量降低租金未果,实在支撑不下去,小店最终于2003年年底关张大吉了。
点评
初次创业者很容易出现的先天性不足:没有经验、没有资源、没有技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业的早晚与年龄无关,只有当经验、资源、技能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才算是合适的时机。只不过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创业者都担心长时间的准备会消磨掉自己的雄心而仓促启动,而恰恰忘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老话。
处方
通常情况下,建议初次创业者在计划创业前,选择进入一个相关行业内中型规模的公司,并尽可能谋求业务部门的职位。因为太小的公司往往只涉及到产业链的一个环节,而太大的公司通常又人浮于事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在工作期间,除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还应该努力研究行业,多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尽可能全面地培养能力,并积累人脉。如果一切顺利,通常在一年左右就能完成初步的经验、资源的积累,这时创业成功的几率将会比一年前高出不少。
创业十诫之二
投资不熟悉的行业
大多数创业者容易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喜欢选择当时最热门的行业,盲目跟风,却忽视了最热门的行业不仅竞争最激烈,同时极有可能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
冲动的转型决定
在决定从事餐饮行业之前,刘一鸣其实已经算是创业接近成功的范本。当时他在重庆渝北区拥有3家内衣专卖店,并成立了公司,堪称是区内内衣销售行业的领军人物。
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2003年5月。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当地一家著名的餐饮企业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成为重庆名优企业50强,店主个人赚了5000万元。当时正面临企业经营瓶颈期的他很容易就动心了。从小成长在重庆的刘一鸣认为餐饮业市场空间很大,而且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习惯,所以决定涉足餐饮业。当时的他甚至认为,满街的大店小肆都生意兴隆,所以这个行业的成功肯定会手到擒来。
不同寻常的项目
重庆的火锅非常有名,但刘一鸣认为同业竞争对手太多,所以决定寻找一种全新的产品介入。在一次前往福建旅游的行程中,他偶然尝到了台湾名菜姜母鸭,他很快决定将这道菜作为自营餐馆的主打菜。
是年9月,刘一鸣花高薪从厦门请来专做姜母鸭的厨师,投入40多万元,在重庆开了一家台湾姜母鸭饭店。这种清淡的台湾口味,让吃惯了麻辣口味的重庆人感到很新鲜。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几乎天天爆满。第一个月,刘一鸣的销售额达8万多元,第二个月上升到十几万元,以后一般都在10万~15万元。
成功似乎触手可及,刘一鸣决定扩大规模。为此,他在当地某著名的餐饮一条街选中了一家超过500平方米的一楼门店,一个月后又接手了门店的二楼,并再度投入50万元进行装修,并于2004年年中开门纳客。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生意突然就冷清下来了。不管是原先的老店还是新开的样板店,每天的客人都比原先预料的少了许多。在祭出优惠促销和广告攻势等手段却无果之后,刘一鸣认为是消费者的口味发生了变化,于是决定改做当时重庆非常流行的香辣虾。
可惜,在同一区域经营香辣虾的餐馆此时已经遍地都是,而刘一鸣又找不到更有实力的主厨掌勺,生意自然也一直没有起色。一年后,刘一鸣最终只得辞退工人,关上了店门。
点评
盲目跟风最大的风险,其实是容易让创业者忽视投资风险。因为市场上成功者众多,所以创业者在评估项目时很容易只看到成功者成功的条件,却无法观察到行业本身存在的固有风险,尤其是当创业者对这个行业完全陌生时,这样的风险就会更加放大。
处方
在决定投资一个项目之前,先确保自己了解以下内容:行业的前三名是如何盈利的?离开这个行业的人为什么失败?你是否熟悉这个行业的大部分产品(服务)?你是否拥有潜在的客户资源?
只要仔细思考过上述问题,很容易就能得出行业是否适合介入的结论。当然,合理地控制企业的规模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在寻找创业思路之前应该牢记,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始终在于你个人,而不是其他人有多成功。
创业十诫之三
电话是直拨还是IC卡,A4纸是用单面还是用双面,复印机和空调会不会在不需要的时候关闭……这些细节如果被忽视,也许会成为压垮公司财务的那棵稻草。
忽视成本预算
创业在毕业时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魏斌在大学校园里就尝试过做代理,从最简单的电话卡,到代理信用卡申办,几乎校园里出现过的业务他都试过。2007年毕业之时,魏斌认为“是时候接触一下真正的商业”了。是年7月,他和在农业院校读研究生的高中同学一起,在南京办起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标是做水培植物。
“水培植物科技含量比较高,我们在市场上调研后发现当时在南京做这个的企业很少,大部分都是南方供货,我们就认为本地化生产的成本一定优于市场竞争对手,所以就定下了这个系那个木。”于是,魏斌拿出大学期间积累的一点资金,又向家里申请了部分“赞助”,总共投资了12万元,由同学出技术,2人团队开始试水。
成本出乎意料
令魏斌难以接受的是,实际运行的成本比之前计划的多出太多。公司租了5个大棚,租金在事前就做了预算,尚在计划之列。但是公司真正开始运行时已经到了10月下旬,两人突然发现,要保证水生植物顺利生长,必须要为租用的大棚提供温控设备,除了设备上的开销,仅电费一项,每个月一个大棚的电费就要多出1000多元。这样一来,成本高出市场许多。
他们也尝试过用烧煤来控制温度,并买来了几百个重的煤炉,但花了钱、付出了人力却并没解决问题。。
万般无奈的转型
不得已之下,魏斌决定改做泥土培植的花卉租赁。“刚开始,我觉得花卉租赁应该是赚钱的,一盆花一年能收100多元,成本只要20多元。”但是事实并不顺利,2008年初南方普降大雪,场地的提供方缺乏维护,等过完年回到公司,魏斌发现棚里的花卉已经冻死了一大半。刚毕业缺少社会经验的魏斌当初没有看清楚合同的细节,所有的损失最终由他自行承担。
当初的美好设想最终只化作万般无奈,去年5月,魏斌最终决定暂时停止创业的尝试。现在,他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但他并没有放弃创业的想法。“如果有机会,还会再试试,至少我们会把成本考虑得更充分一些。”他说。
点评
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狮子只有跑得更快才能得到食物,而羚羊也只有跑得足够快,才能避免成为食物的噩运。创业者也是如此,赛跑的对象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的账单。让收入跑过成本,你就赢!
处方
学会事前算账。在财务核算上,很多创业者习惯于事后算账或者边干边算,缺乏事前的财务预算、事中的财务控制。以至于一旦发现财务出现危机时,很多事情都已经晚了。
其次,核算成本时别太简单化。有些创业者甚至会简单到把销售价格减去进货价格再减一些基本的可见成本(房租、税费等)剩下的就当作利润。而他们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没算钱,也没有意识到把一些较大的设备器材进行按月分摊计入成本,久而久之,陷入业务看似增长、利润却从未出现的怪圈。
创业十诫之四
找错合作伙伴
每位创业者在决定创业后首先会遇到一个问题:是自己 “单骑走天下”,还是与人合伙集体上阵打天下?现实的情况是,有人单打独干闯出了一片天地,有人合伙创业却因“一山难容二虎”令本已形势大好的事业半途而废。
仓促之间三人合伙
自从江南春以楼宇电视开创了一个全新广告模式之后,一下子打开了许多人想依托传媒创业的视野,其中就包括了像周海鹏这样的在校大学生。
周海鹏将视线瞄准了高校的餐厅,他原本看中的是学校餐厅墙壁,并制作了商业分析以及可行性架构,和后勤去谈合作。因为成本过高,转而投向餐厅餐桌广告。“当时和学校谈下来的合作方案是,交给校方6万元,我们获得两年学校所有餐厅桌椅的广告发布权。但是对于我们还在大学校园的在校生而言,6万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我决定和寝室同学合伙,彼此都比较熟悉,也算可信任。”
两位室友得知周海鹏的创业计划之后,都认为可行,没有多加考虑便欣然加入,决定共赴商海。一切都仓促展开,口头约定以入股资金为准,利益风险每人各担三分之一。
利益面前分崩离析
在创业之前,周海鹏就信心满满,他说:“传媒最主要是做好自己的平台建设。我已经有了学校餐厅这一平台,广告效果好,留存时间长,广告易被接受。再加上伙伴的加入,生意定不难做。”很快,周海鹏和伙伴便收回了前期投资,并开始着手进入其他高校的广告市场。
“有了成功的模式之后,其他高校很快与我们谈妥了合作,并同意我们以分期的形式缴纳合作款项。”手里有了平台,有了客户,一切顺风顺水。就在这时,周海鹏接到一个让他有些意外的电话。“那是一个小风投看上了我们的项目,决定给我们投资100万元,帮助我们加速扩张。”
谁知就是这100万元,让这个本大有做头的项目最后只是昙花一现。“关于这100万元的用法,我们有很多分歧。我的想法是先将原本看中的餐厅墙壁也先落实下来,而合作伙伴的意见是先在各高校圈地,谈更多的高校,甚至是外地高校。合作伙伴想拿出一些钱来增加人手,而我想添置一辆中高档的车子作为工具,因为在我看来社会很现实,有好的包装谈客户会事半功倍。”
一旦心生嫌隙,纷争在所难免,周海鹏冲动之下做了一个让他至今后悔不已的决定。“我净身出户,并和他们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十年不涉足传媒行业。”然而周海鹏的退出并没有将项目重新带上正轨,反而像是在搭高积木中抽出了一块,风雨飘摇,最后草草收场。
点评
现在的大学生非常聪明、勤奋,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努力赤手空拳开创一番天地。
所以,不要因为怕疏远你的同屋而拉他入伙;也不要因为某人有某种用得上的技能就一起开公司,而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一个初创公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因此在这上面不能将就。
处方
创业是件非常美妙且不断痛苦的事情,选择合作伙伴一定要非常谨慎。首先,人品过关;其次,创业伙伴之间有互补性;再次,能沟通,相互信任;最后,要能共同承担责任。
在创业之初,合伙人之间最好都建立起契约精神,把未来可能预想到的情况设计出来,体现在公司章程中,使未来的变化有据可依。另外,可以拿出部分股权给后来加入的业绩出色的合伙人进行再分配,预留出一个活口,在制度上保持一定的弹性。
创业十诫之十
把上市作为最终目的
互联网行业可能有着根深蒂固的上市情结,因为在他们看来,借别人的钱进行快速扩张,通过上市,可以让投资者获得收益而实现退出。但把上市当作最终目的,创业者的目标可能就简化为上市赚钱。
直销模式前景不小
孟辉是一家电子商务网站的营销总监,其实他也是股东之一,不过所占股份比例不大。孟辉是浙江湖州人,此前在老家经商,两年前跟表哥一起来到上海开辟新天地。
目前孟辉在做有机食品配送。会员可以通过电话预订,也可以通过网站来预订,然后公司把客户预订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孟辉公司配送的有机食品基本上面向全球范围采购,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主要品种包括果蔬、谷物、禽蛋以及肉类等。
但这些有机食品价格有点偏高。因此孟辉他们公司的主要目标群体还是银行高管、律师、演艺圈人士、企业主等高收入人群,从他们中间发展会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主要做有钱人的生意。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日益关注,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超市专柜、专卖店之外,有机食品直销成为最为主要的销售方式,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孟辉觉得这个行业非常有潜力,是一项值得花精力去做的事业。
因为公司与电子商务也有关系,因此很自然也吸引到了风险投资资金的参与。也许互联网行业有上市情结,“风投”参与进来不久,他发现,公司内部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风投”影响日渐明显
慢慢地,孟辉感觉到了其中的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风投”的影响逐渐明显起来。
首先是表现在经营思路上。在此之前,公司曾设想在江浙一带建一个农场,通过销售自己的产品,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但是“风投”认为这种模式并不合适,因为有机农场的建设成本很高,会加大公司的投资。按照之前的设想,公司准备在市中心区域建实体店,电子商务、实体店销售两条腿走路,而“风投”却认为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更加直接快速。
有些时候,经验老到的“风投”会提出一些建议,虽然有些建议是孟辉和他的创业伙伴们以前未曾考虑过的,比如如何把财务报表做得更加好看一些,这可能就要通过采用技巧性很高的财务手段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想到如果上市之后,自己的身价将数以亿计,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也就做了妥协。
风投的加入,虽然在公司如何发展方面也给予了相应的指导,但更多的则是围绕如何快速实现上市而展开工作。这让孟辉明显感觉到,现在公司的经营思路变得更加功利了许多,公司的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点评
企业如果把上市本身作为目的,意味着创业者心态可能是为了融资赚钱,而不是为了把它做成事业。这样的现象之前已经出现过不少,如近期很多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突然大变脸,就是明证。也难怪很多公司的创始人或者高管,在公司上市之后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处方
应该把上市当成是手段,而并非最终目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融到更多的资金以便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做大做强目标,从这点来看,上市融资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所以,创业者有必要把企业的长远发展放在心中,有了长远的发展目标,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好。
创业十诫之五
错误理解市场
市场前景虽然不错,但是对市场的理解如果出现了偏差,也会让创业变得异常艰难。汪启风看好国内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发展前景,但他对当前市场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估计不足,以至于让自己的创业过程变得异常艰难。
强烈看好理财行业
刚过而立之年的汪启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由于工作关系,他比较关注国内的理财市场。他注意到,随着国内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投资理财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从事第三方理财业务必将大有作为。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大家跟他都有同感,这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于是在2007年底,汪启风跟两个志同道合者一起,创办了一家投资理财顾问公司,选择理财行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他在虹口区四平路上租下了一间办公室,月租金两万元,还花了十多万元采购办公用品。而他自己,也通过了国家理财规划师考试。
之所以坚定选择理财行业,汪启风并非头脑发热。他已经为自己想好了几个盈利模式,其一是帮助客户管理资产,收取咨询费;其二是可以通过介绍理财产品,来获得佣金收入。
理解失误艰难异常
很快,汪启风就发现自己四处碰壁。
汪启风原本看好的收取咨询费的盈利模式,却根本无从实现。他发现,不管有无经验,投资者都只相信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像国外那样,在理财师指点下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少之又少,因此几乎没人愿意主动付费进行咨询。此外,当时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代客理财业务,但准入门槛很高,除了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之外,对人员的配置要求也相当高,而这对于汪启风这样的创业者来说是无法企及的。
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汪启风只得把目光瞄准在各种理财产品上面,希望通过免费为客户做理财规划,推出各种基金、信托、保险或者私募等产品供客户选择,并在成交之后获得金融机构的返佣。但通过这种模式获得的收益也很有限,推荐成功的概率很小不说,各金融机构的返佣标准也不高。
更加让汪启风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的是,国内的投资者都比较急功近利,希望在短期内实现可观的增值,因此即使采纳了理财顾问的建议,但如果在三五个月之后没有明显的效果,就会放弃。这样,理财顾问的作用几乎发挥不出来,更谈不上积累口碑。此外,当时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比较单一、简单,投资者自己就可以判断,因此理财顾问的作用也不大。
公司自开张以来,基本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平均每个月的固定开支需要5万元左右,但营业收入最好的一个月也不到两万元,最差的时候只有3000多元。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年多之后,在2010年初,万般无奈的他选择了离开,去了一家私募基金公司,重新开始打工生涯。
点评
第三方理财行业的确是一个很受关注的新兴行业,极具发展前景,但不得不承认,内地的市场跟海外成熟市场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人们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认可程度不高。从这点来说,汪启风创业失败,不难理解。由此不难看出,创业者对于行业的理解,一定要清晰透彻,切莫想当然,否则必然导致失败出局。
处方
多方收集行业资讯,也可以跟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交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甚至自己亲身参与其中,获得直观感受。也就是说,创业前,一定要调查市场,这样可减少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失误。当然,如果有能力的话,可借助专业的市场调查机构,以获得更加客观权威的建议。
创业十诫之六
店址选择不正确
正确选择店址,是开店赚钱的首要条件。一个经营项目很好的店铺,若选错了店址,也很可能导致“关门大吉”。科学选址将使你获得“地利”优势而生意兴隆。
网络店铺转投实体
大学毕业之后,卢炜的工作并不稳定,因为把心思都放在试图自己创业的想法上。“在上学的时候,也在学校里小打小闹做过一些小生意,例如销售荧光棒和二手手机,虽然只是赚点小钱,但是觉得比上班更对我的胃口。”
卢炜观察身边同学添置新衣的频率十分之快,再加上手里现有的资金有限,所以打算从网店做起。“那时候已经有了淘宝,成本相较之前的易趣低了不少,我也更有信心。”
于是,卢炜从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采购服装,然后发到淘宝上零售。“以T恤为例,一般进价为30元两件,零售价一件可以卖到50~100元,因此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卢炜的网上服装店生意做得还不错,每天都有不少进账。只是电子商务还是起步不久的新鲜事物,尚未普及,很多买家提出要试穿。于是,他动起了开一家实体店的念头。
选址失败赔光积蓄
因为家住上海虹口区,为了能更好地照顾生意,卢炜将选址的范围圈定在住家附近。“因为自己只有一点之前在学校小打小闹而来的积蓄,所以当时选址有两个原则:一是便宜,二还是便宜。”
最后卢炜和亲戚合伙各出资20000元,在虹口体育场周边开了一家实体店铺。15平方米的店面,每月租金1200元。当时只图它便宜,很多东西都没有慎重考察和考虑。店铺一开就发现选址很成问题。
原来,由于卢炜的店铺开在高架之下,没有什么商业氛围,基本上很少有客源。加上周围绿化植被茂密,就算有人经过也未必能留意到。难得进店消费的顾客绝大多数都是线上而来,基本上很少有路过的客源。“选址的失误造成网店的收入一直贴补实体店的开支,一年下来我的积蓄和亲戚的入股基本上赔光了。”
点评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选址对于办公司、开店铺到底有多重要?专家的看法是:不论创立任何企业,地点的选择都是决定成败的一大要素,尤其是以门市为主的零售、餐饮等服务业,店面的选择,往往更是成败的关键,店铺未开张,就先决定了成功与否的命运。可以说,好的选址等于成功了一半。
处方
如何选址?简单讲,首先要根据经营项目来选择地址,不同的经营项目对选址要求可能天差地别。比如超市就要求人流量大,而老年服务中心就适宜开在安静一些的地方;其次要留意一些有潜力的地段,比如是否靠近大型机关、事业单位,考虑这个地段未来人口增长趋势、购买力等等因素;最后要注意路面与地势。
另外,方位和走向也有讲究,一般商业建筑物坐北朝南是最理想的地理方位。而因为行人有右行的习惯,所以店铺选址时应以右为上。如果是三叉路口,那么最好将店址设在路口的“转角”处。
定了场地后,洽谈租金非常关键。租金是经营者的一大负担。有品牌溢价的行业,才能负担得起高房租。如果行业规模不大,利润不高的话,就一定要想法保证一定的毛利率,做好租金测算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谈判。
创业十诫之九
漠视政策的作用
了解政策,创业如同御风而行;而漠视政策,则好似一叶扁舟穿行于惊涛骇浪中,十有八九会遭遇倾覆的命运。宁晓斌的创业经历对后一种情况做出了注解。
首次创业因调控而止
生长于温州的宁晓斌年纪并不大,三十出头模样,但他已有过两次创业经历。
第一次创业始于2004年4月,坚持了一年半时间。高中毕业后他从老家来上海闯荡,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房产经纪人。凭着自己的勤奋,他很快就掌握了房产经纪人的业务技巧,加之当时行情火爆异常,中介行业快速发展,他很快便萌生了自己开店的想法。
2004年初,当他了解到自己的一个朋友也有此想法的时候,两人一拍即合,当年4月份便在普陀区的亚新生活广场附近出资3万元开出了第一家门店。生意好得出奇,“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回了成本,以后每个月基本上可以净赚五六万元,感觉挣钱就跟玩似的。”宁晓斌说。
这个时候的宁晓斌,突然发现挣钱原来可以那么轻松惬意,毫无难度,一时间让他有些踌躇志满起来。于是2005年春节后,他又在普陀区的音乐广场附近开出了第二家店。
就在他开出第二家店后不久,第一次宏观调控不期而至。因为增加营业税、提高契税征收标准等一系列举措,市场快速进入观望状态,交易状况急剧恶化,此时宁晓斌每个月固定成本如房租、人员工资、水电煤电话等费用,加起来已经超过7万元。而生意却一落千丈。年初一天能够保证1~2单生意,调控政策出台之后,一个月也难以完成一单。坚持了4个多月之后,他只好先关掉一家店。但在随后的半年间,形势还是没有好转起来,于是在半年后又关掉了剩下的一家店。
总结自己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原因,他将其简单归结为市场行情不好。至于为什么不好,他并未意识到跟调控政策有关。
再次创业仍遭失败
2006年初,宁晓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他筹措了2万多元,在普陀区的亚新生活广场附近再次开了一家店。
2006年,股市大涨,不断有股市资金陆续进入楼市,楼市坚冰逐渐消融,并最终在2007年迎来一波巨大的行情。而在这过程中,宁晓斌再一次抓住了机会。就在2007年,全年营收达到400多万元,也就在这一年,他已经开了3家店,手下员工达到了40多人。
2007年国庆节前夕,“二套房贷”政策出台,楼市宏观调控再次收紧,却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随后交易量开始萎缩,中介行业又开始陷入周期性的萧条。但就在2008年初,宁晓斌居然又新开了两家店。接下来能做的,就是跟公司的60多号人一起,苦等行情好转。但是坐吃山空终究不是办法,在坚持了半年之后,他陆续开始裁员、关闭门店,直到2008年10月12日,当他关掉最后一家店之后,第二次创业宣告失败。
点评
同样的错误,宁晓斌犯了两次,不用说,他肯定是漠视政策的典型。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比较容易漠视政策或者法规,不能正确认识它,甚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政策能够左右行业的发展,法规则是底线,漠视它们的存在,轻则伤筋动骨,重则遭受灭顶之灾。
处方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对其关联的行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创业者必须对每一项政策可能会产生的影响都进行认真评估,并提前找到应对策略。如果自己无法完成此项工作,也须借助外脑。同时,创业者也要关注与自己所从事行业的政策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创业十诫之七
急于追求高额利润
如果盲目急于追求高额利润,忽视了自身的积累,最终结果可能导致自己被市场抛弃。市场会惩罚那些不尊重市场价格规律的创业者。
大半年收回投资
张扬,这个来自安徽淮北的小伙子名如其人,个性外露。他曾经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如果运作得当,平稳发展下去,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2006年的夏天,有个朋友主动找到张扬,提出合伙开烧烤店的想法。烧烤店投资不大,如果掌握独特配方,符合食客的口味,就很容易火起来。这个朋友所掌握的烧烤配料配方咸辣适中,比较适合上海人的口味。于是,第一家店很快就在航华新村附近开了出来。
这家店租用了一间20平方米的店面,房租每月1.2万元,加上装修、餐饮设备等,首期投资共20万元。烧烤店开出来之后,正如当初所预期的那样,市场反应比较理想,每天基本上能够保证3000元的营业额,毛利近1500元。除掉人员工资、水电煤等费用,每个月将近有30000元的净利润。
张扬的第一家烧烤店毛利达到50%左右,加上每天的营业收入比较可观,因此他实际上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便收回了投资。
盲目扩张遭遇厄运
第一家店成功后,张扬的心里开始活跃了起来。如果多开一些店,是不是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既然第一家店只用了大半年时间就收回了投资,那么第二家、第三家店收回投资的时间,肯定也不会比它长。店开得越多,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大。
张扬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连同先前收回的资金近30万元,在上海七宝附近开了第二家分店。他考虑到七宝的市口要好于航华新村,人流量要更大,因此有心把这个点做成自己的招牌店。
在这个时候,张扬觉得只要开店就能赚到钱。开店其实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就连麦当劳、肯德基那么有名的连锁店,在开店时机、选址等方面都非常讲究,不会因为追求规模而草率开分店。张扬想再复制第一家店的成功,殊不知没那么容易。
虽然投资额增加了,但转让费和租金占了大头,张扬的烧烤店在七宝其实走的是低端路线。食品口味不错,但与七宝整体不断提高的时尚氛围有些脱节,因此市场反映一般,受欢迎程度还不如第一家店。
此外,张扬还碰到了新问题。在2007年,物价水平一直在高位运行,农副产品价格一路上涨。半年后,因为面临成本上升压力,他提了一次价,然而这次提价非但没能改善经营状况,反而赶走了不少老顾客,经营状况愈发不理想了。
2007年底,张扬开在七宝的分店,因为投入过大,已经出现亏损迹象,而航华店经营状况也受到提价影响,老顾客流失了不少。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他选择了转让退出。
点评
开分店,扩大规模,虽然是一种比较直接的追求高额利润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能根据市场灵活调整经营策略,盲目扩大规模,就会遭到市场的抛弃。张扬的失败之处在于,偶然的成功让他变得有些盲目,在一个不是很恰当的地方贸然扩大规模,结果是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
处方
创业切忌急功近利,必须沉下心来做积累。浙江经验表明,几乎没有一家新企业可以在少于3~4年的时间里打牢基础,因此在创业初期,都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打基础过程中,除了资金积累之外,还必须在经验方面也要花费功夫。只有等到基础已经牢固,扩大规模才会手到擒来。
创业十诫之八
高看点子的魔力
对于创业者来说,仅仅具有一个好的创意还不够,将其转化成盈利模式,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更需要很强的执行力,以及好时机,才能为市场所接受。任何要素的缺失,都会让创业前景变得不可预知。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震国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2006年中,因为太太怀孕,尚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王震国苦于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带孩子知识,激发了他的创业灵感,于是跟自己的同学、校友一道,创办了“带孩子”网站。
对于自己的创业设想,王震国坦陈,就是想要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一个孕婴第三方服务平台。他说:“在这个网站上,新手爸爸、妈妈可以了解到系统的育儿知识,同时也可以相互交流。商家则可以展示自己的商品,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
王震国没费多大的力气就找到了一家风险投资基金,对方出资300万元。不可否认,他面临着一个不错的发展时机。当时在国内,缺乏一个在婴孕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和婴孕相关消费人群之间的平台,而“带孩子网”恰好能够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王震国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创意。如果他的设想能够变现,“带孩子网”无疑会成为中国孕婴童行业的第一网站。
好点子带不来利润
好点子作用有多大?有些时候可能为零。
在2007年初,王震国和他的创业团队推出一项新的服务宝宝日记。这项服务可以精确掌握孕妇的孕期,并精准推介各种婴孕产品。按照王震国当初的设想,当时网站每天的浏览量已经过万,如果有3%~5%的人接受了网站推荐的产品,并在网上订购,公司就能获得非常丰厚的利润。
王震国当时非常看好这个创意,这跟前一阵风靡一时的团购模式非常接近。但问题是,当时国内对网络团购模式信任度不高,大家更加愿意通过发帖号召买家共同砍价并购买,而对网站推荐的产品却不大感兴趣。
当团购网在去年火起来之后,他才知道,那些价格很低廉的产品,原来是靠销售人员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出来的。而自己的团队就无法玩转团购,在这个团队中,大部分人的专长是互联网技术,几乎所有人连一件小孩衣服的成本是多少都不了解,对市场营销一窍不通,因此无法建立线下资源,更别说找到价格方面非常有吸引力的产品。
时机不对,加之团队缺乏执行力,好点子又有何用?“宝宝日记”上线两年多,没有带来多少收益,而网站每年的投入不少于200万元,他只能想方设法通过其他方式赚钱来填这个窟窿。2010年初,就在团购网已经显山露水的时候,他却已不堪重负,于是决定将网站功能转向电子商务领域,彻底放弃了原来的模式。
点评
王震国曾一度很有前瞻性地尝试了团购模式,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如果这个创意能够实现,到现在很有可能会成为国内最大的致力于孕婴童行业的团购网站。可见好的创意要转变成为盈利模式,除了团队、资源之外,还需要良好的执行力。
处方
创业不能单纯依靠创意。拥有了好的创意之后,还必须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方向要把握得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第二是团队建设很重要,要建立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第三就是团队要有执行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