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4-3-14 13:11 |
---|
签到天数: 339 天 [LV.8]以坛为家I
|
1、中奖
某同事为了买房,坚持买了五年体育彩票,可惜房价翻了几翻,他还是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中奖,自然也没有想象中那样住上中奖买来的房子。
不过,有一天好运突然降临,他乐滋滋地跑来跟我报喜:“Smilings,我终于中奖了!”
“真的?”
“当然。”
“那请吃饭呀!”
“没问题。”
“吃大餐?”
“没问题。”
“你中了多少?”
“5块。”
“那你买了多少?”
“10块。”
我说,这位号称算法牛B的IT精英,你的数学学到哪里去了?
每个人都梦想中500万,但中500万的不是每个人,然而,很多人还是怀抱着中500万的梦想,将从牙缝里省下的钱毫不吝啬地投入到彩票还有股票中。
2、跨越太平洋的技术书
半年前遇到了技术瓶颈,上网搜索资料,意外地发现一本好书。我如获至宝地搜索国内几大购书网站和购书中心,可惜只有中文版没有英文原版,而看了一下中文版,完全没有英文版的味道。一直颇有偏见地认为,技术的书一经翻译就会变得干巴巴失去了英文原版的灵性。
我托在香港的朋友帮忙在香港买,可惜他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位朋友再托他在美国的朋友买了寄回来。于是,一本让我惦记了两个月的书在花了我500大元后跨越太平洋飞到了广州,捧着这本曾让我心情澎湃的书,兴奋得把床头所有的闲书都收进箱里,端端正正地将它摆在床头,计划在之后的若干个周末和若干个非周末的晚上好好地读一读这本由具有丰富的敏捷测试经验的前辈写出来的精髓。
第一天周末,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子前看书,还认真地拿着荧光笔划出精彩的部分,时不时自言自语:“哦,这个问题原来他们是这样解决的。”“哦,原来,我们对敏捷测试存在这么深的误解。”“嘿,这一点用我们现在的方式做更好。”
第二个周末,苏打电话来说:“我们去逛街吧,现在换季打折,衣服好便宜啊。”我心一动,头脑一热,跟着她去逛街了。
第三个周末,老板跟我说:“嗨,Smilings,北京有个敏捷测试的论坛,你有兴趣吗?”我又心一动,飞到了北京。
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时间飞一般地不见了,而我计划用若干个周末来看的书依然安安静静地躺在床头上。半年过后,当我坐在桌子上写年终总结,憋见了那本飞越太平洋的让我兴奋无比的可以用作枕头的名叫《Agile Testing》还是新簇簇地躺我的床头,满是愧疚和自责。
那些搞技术研究的人,得对技术倾注了多少热情,又得抵抗了多少诱惑啊。
3、天河城百货卡的烦恼
因为某种合法的原因,我得到了若干张面值500块的天河城百货购物卡。面对着人生的第一笔意外之财,我乐颠颠地躲在被窝里算计着如何消费这些卡:两张留给家人、一张送给梁、一张送给珍、两张送给田、剩下的几张周末去天河城百货好好款待一下自己。
兜里装着几张天河城百货卡,我和燕两人昂首挺胸地走进天河城百货的专柜,精心挑选了几件喜欢的衣服,换上新衣,往镜子前一站,果然换了一个人,真是三分人七分妆呀!我开心地欣赏着这套新装,正准备大方地跟售货员说:“小姐,麻烦帮我开单,这些我都要了。”
燕突然凑到我耳朵:“Smilings,我刚刚偷偷帮你算了一下,你身上的这套差不多要一万块。”
我大惊失色,妈呀,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买一套衣服啊。但是,我还是假装镇静地跟售货员说:“我不太喜欢这颜色,我们再逛逛。”然后两人装作若无其事地昂首挺胸地走出去。背后传来尚未醒悟的售货小姐的声音:“小姐,这套衣服真的很适合你,这么漂亮都不要呀?”
终于走出了这个名牌店,我嘀咕:“什么衣服这么贵啊,比摩登百货的贵多了。”
身边一位太太接话:“当然了,摩登百货都是给打工妹去买的。”
我和燕面面相觑,在大学里当老师的她和在外企工作的我,只好无厘精神地落荒而逃。
回到家,我苦恼地躲在被窝里摆弄着这几张购物卡,虽然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但上千元甚至几千元一件的衣服,也太奢侈了吧?突然,我灵光一闪,在网上发布这样一条消息“9折转让面值500元有效期至2012年5月的天河城百货卡若干张”。
有钱的人很多,只是我们不是很多中的某一个。
4、借钱风波
曾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不把钱放在眼里,虽然口袋没几个钱,总是大方地跟别人说:“没事,吃饭的钱我总有,等你有钱了再还我就是了。”不过,经历过几次借钱风波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口袋捂得紧紧的,任由旁人暗示来暗示去,就是不主动说:“没事,我借给你。”对方终于忍不住了,问:“可以借些钱给我吗?”我总是厚着面皮再三确认:“借多少呢?借来干什么呢?什么时候还呢?”
某一天,田打电话来说:“可以借2000元给我吗?一个月后还。”我爽快地借给他了。一个月过后,他打电话来说:“不好意思,我暂时还没有钱还给你,迟些可以吗?”我又爽快地说:“没问题。”然后,又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他的消息。家人说:“2000元怎么会没有呢,他肯定是不想还给你。”我说:“他不是这样的人,我们是这么多年的好朋友啊。”不过,一年过去了,还是没见他;两年过去了,难得见面,钱的事情也放在一边了。慢慢地,我忘记了这件事情。
就在我把这2000元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他发来短信说:“钱已经打到你帐号了,有空去查一下。”
上网一查,发觉多了4000元。我问他:“我似乎只是借给你2000元吧?”
“对呀。”
“那为什么你还我4000呢?”
“另外2000是利息。”
“我不要,我们之间还讲利息多没意思。”
“那是应该的,通货膨胀了那么多,四年前的2000现在变成4000一点都不为过。”
“我不要,不是我的钱收了会心里不舒服。”
“傻啦,安心地收下,就当是投资赚回来的。”
“疯了,你是把我当朋友吗?”
“你要是这样再说下去,就不当我是朋友了。”
我气呼呼地挂了电话,不可理喻,简直不可理喻。
晚上回家,跟家人说起,小哥说:“你这朋友真有意思。”我说:“哥,你的结论真有意思。”
其实,真正有意思的是自己思想上的变化。自己是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呢?为什么我会从对钱毫不在乎到吝啬?人和人之间,人和钱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我们怎样去信任别人,又怎样不辜负别人的信任?
|
|